盆腔運動,提防子宮下垂


親子雜誌 10/2017



香港產後女性常見病症「子宮下垂」,因分娩時子宮受壓力及盆腔韌帶及肌肉 鬆弛,生產後未能收縮復原所致。婦產專科黃凝醫生指出,婦女可在產後進行盆腔運動,以及產後多做運動,減輕體重,來減少患上子宮下垂的風險。

子宫下垂是甚麼

子宮下垂又稱為子宮脫垂,是因為盆腔的韌帶和肌肉鬆弛,沒法承托子宮或宮頸且令子宮下垂致陰道內。順產或懷孕數次的婦女容易發生子宮下垂的情況。如患者有嚴重的子宮頸下垂,整個子宮可能伸出陰道之外,影響日常生活。

不適症状

輕微子宮下垂的患者會感到不適,子宮會仍在陰道內,但會感覺外陰下墮及疼痛。同時,會有尿頻、尿急、尿痛的現象, 因下垂的子宮壓著膀胱。每當咳喇、打噴嚏、大笑時,可能出現失禁情況。另外,嚴重的患者可出現子宮伸出陰道外,導致子宮頸磨損,而引致發炎及流血。

盆腔運動

產婦應多進行「盆腔運動」,幫助強化盆骨底肌肉的控制,韌力及承托力,防止或改善肌肉鬆引地引致下垂。預防運動可隨時隨地進行,像忍大小二便般,慢慢收緊向上提升陰道、尿道及肛門口的肌肉五秒,然後放鬆,適當的運動對於產後身體恢復也有好處。

產後多休息

生產的第一個月,媽媽應多休息,讓子宮盡早回復,也可做盆腔運動,收縮盆腔肌肉,恢復肌力。 有部份媽媽擔心抱BB會惡化情況,但黃醫生表示BB體重十分輕,所以不用因怕子宫下垂而不抱。

注意體重

另外,超重或肥胖增的病人會加骨盆肌肉的壓力,增加患上子宮下垂的機會。因此產婦需留意自己的體重。平時盡量不要拿太重的東西,也不要常咳喇或便秘,因為這些動作會增加腹部壓力,令子宮下垂的問題更嚴重。當女士停經時,肌肉鬆弛導致下垂惡化,便需要考慮用子宮托或接受手術治療。

資料來源: 親子雜誌




Whatsapp 預約